序言:從北方的寂靜中發射出“黑電子”
文:mmr|主題:Pan Sonic 的形成背景、聲學手法、作品特點、現場表演的影響、對電子音樂史的影響
回顧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的電子音樂歷史,很少有藝術家能像 Pan Sonic(前松下) 那樣改變聲音的物質性。赫爾辛基的 Mika Vainio 和 Ilpo Väisänen 二人組徹底打破了科技、工業、噪音和極簡主義之間的界限,創造了高度純淨的電子振動作品,可以被描述為“電力的原始”。
特別是,他們從 90 年代中後期開始的活動引起了柏林極簡科技人群、英國 Warp Records 的電子聲音場景以及日本噪音文化的共鳴,極大地拓展了實驗聲音的視野。 Pan Sonic 的顯著特點是,他不依賴一般的合成器或計算機,而是使用自製的模擬設備、改良的電子設備和最小的步進序列來創作具有徹底結構美感的聲音雕塑。
一、形成與最初的活動:寒地極簡主義的起源
芬蘭的地理條件
Pan Sonic 於 90 年代初在芬蘭成立時,電子音樂界還沒有那麼龐大,俱樂部文化也很有限。然而,赫爾辛基的地下音樂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混合了工業、噪音和 DIY 聲音。 Mika Vainio 最初活躍於工業/噪音領域,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他轉向電子聲音實驗。 Ilpo Vaisanen 同樣在 DIY 電子產品和表演藝術領域之間遊走。
以 Panasonic 名義首次亮相
1993年左右,兩人開始以松下的名義合作,並於1994年發布了他們的第一個音源。設備大部分由修改後的模擬電路、反饋系統和振盪器組成,主要成分是“物理電子振動”,與現有的俱樂部音樂形式完全不同。 在當時的樂壇,很少有人能以如此純粹的形式呈現電聲極簡主義。
松下電器名稱問題
1998年,單位名稱改為Pan Sonic,因為與松下的商標衝突。儘管這次更名並沒有對他們的活動產生重大影響,但這無疑是他們的工作在國際上廣為人知的轉折點之一。
2. 聲學特性:將電子的粗糙感原封不動地變成音樂
Pan Sonic的音響一貫具有以下特點。
2-1.自製模擬設備
他很少使用市售的合成器,而是專注於以下設備:
- 模擬振盪器
- 自製噪音發生器
- 修改節奏盒
- 電壓控制電路
- 物理材料,例如放大器、金屬片、磁線圈等。
因此,Pan Sonic 的聲音具有一種原始的感覺,聽起來像是電子元件運行時的精確錄音。聲音刺耳,顆粒很大,給人一種壓倒性的物理感覺。
2-2.最小結構
雖然聲音素材極其簡單,但這首歌卻有詳細的結構。
- 重複脈衝
- 微小變化的頻率
- 聲音數量極其有限
- 變化幾赫茲的低頻振動
這些的結合創造了“電子音樂不是人造的,而是感覺像是一種自然現象。”**
2-3.次聲和物理性
他的許多作品都包含20Hz左右的極低聲音,在現場表演時經常導致觀眾身體顫抖。 Pan Sonic的現場表演更像是一種聲壓的物理體驗,而不是“聽音樂”,其中反饋控制和低頻生成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主要作品及其特點
下面結合事實對代表性作品進行闡述。
3-1. 瓦基奧 (1995)
這部處女作是一部極簡電子音樂的不朽作品。以極端重複、無機脈沖和低頻嗡嗡聲為特徵,這是他後來作品的原型。
3-2. 庫爾瑪 (1997)
聲音更加激進和工業化。金屬噪音、壓縮脈沖和機械節奏脫穎而出。
3-3. 阿爾托皮里 (2001)
一部混合噪音和環境的作品。電子噪音的刺耳與斯堪的納維亞的寧靜共存,呈現出更深層次的聲學世界。
3-4. 凱斯托 (234.48:4) (2004)
一部 4 碟、234 分鐘的傑作。它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所開發的所有聲學技術的頂峰。
- 光盤 1:最小節拍
- 光盤 2:噪音/工業
- 光盤 3:沉默與無人機
- 光盤 4:長環境音
這是最清晰地展現潘索尼克“時間”和“結構”的作品。
3-5. 引力維托尼 (2010)
具有更深電子質感和極簡結構的晚期傑作。這本質上是停頓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它有一種重力般的壓力。
4. 現場影響和表現
Pan Sonic 的現場表演被描述為比他們錄製的作品更強大的體驗。
- 空氣以極低的頻率顫抖
- 最小但兇猛
- 一種彷彿聲音正在改變“空間”本身的感覺。
- 即興反饋操縱
視覺呈現很少,照明也很少。相反,觀眾面對的是聲音的物質性。 現場表演時,他雙手全神貫注地操作電子線路,聲音的變化本身就成了一種表演。
5. 國際影響:從極簡科技到噪音文化
泛索尼克的影響力超越了特定的流派。
5-1.極簡技術
柏林的極簡主義者(Basic Channel、Thomas Brinkmann 等)與 Pan Sonic 的聲音結構產生了共鳴。 它的重複的純粹標誌著俱樂部音樂的新道路。
5-2.實驗/噪音
他們經常與日本噪音藝術家(尤其是Merzbow等)合作,並且增強了彼此的實驗主義。
5-3.當代聲學/聲音藝術
這種將電子聲音視為一種“現象”的做法被後來的電子聲音藝術家所繼承。
5-4. Mika Vainio的個人活動
米卡·維尼奧 (Mika Vainio) 以 Ø(零)為獨奏名,發行了許多作品。他與Pan Sonic有著相同的態度,探索電子聲音的最小單位。
6. 活動的暫停、結束以及遺留問題
2010 年左右,Pan Sonic 陷入停頓,Mika Vainio 於 2017 年去世。 Pan Sonic的活動就此結束,但剩餘的作品繼續影響著世界各地的電子音樂家。
Pan Sonic最大的成就就是將電子聲音本身的魅力萃取到極致,並將其振動清晰地呈現為音樂。
7. 時間軸
八、聲學結構圖
結論:讓電子音樂成為“物質”的存在
Pan Sonic 是電子音樂領域的獨特人物,他通過“剝離聲音”來擴展世界。 聲音冰冷、生硬,同時又像活物一樣脈動。 他們所呈現的極簡主義不僅僅是簡單化,而是對抗電子電路的振動,這是聲音的根源。
他們留下的作品和思想將作為電子音樂的中堅力量繼續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