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屬——黑暗音樂的演變史
文:mmr|主題:對黑金屬的全面追踪,詳細的區域分析、個別樂隊剖面、細分年表和插圖
黑金屬以自己的方式發展,擁抱極端表達、反體制和審美破壞。這一流派是金屬音樂歷史上最複雜的流派之一,因為它不僅全面交織著音樂性,而且還全面交織著意識形態、文化、地域特徵和藝術表現力。
序言:為什麼黑金屬“特別”
黑金屬是重金屬中最“概念”、最“審美”的, 它也是受文化背景影響最大的流派。
僅憑聲音的特徵是無法判斷的。 宗教觀點、地理環境、民族文化、哲學、政治形勢、自然環境、記錄技術、地下倫理。 所有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使黑金屬成為不同於其他流派的獨特實體。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根據史實全面梳理全局, 此外,還集成了區域分析、單個頻段的深挖以及時間順序細分。 建立權威的完整黑金屬理論。
第一章:起源——20世紀70年代黑暗美學的萌芽
黑金屬通常被認為起源於 20 世紀 80 年代,但 它的基金會成立於 20 世紀 70 年代重金屬興起之際。
■ 黑色安息日的“黑暗”
黑色安息日於 1970 年首次亮相 神秘、不祥、陰鬱情緒等“黑暗”的概念處於金屬的中心。
■毒液出現前的重要元素
- 神秘文學的影響
- 惡魔學表達的擴展
- 反宗教藝術的普及
- 街頭文化與極限音樂的接近
黑金屬的“精神起源”在這個階段已經開始顯現。
第二章:第一次浪潮(1981-1989)——狂野黑暗的建立
1981年,毒液誕生。 他們 1982 年的專輯 Black Metal 產生了該流派的名稱。
■ 第一波浪潮的特點
- 鞭打/速度金屬
- 粗暴地玩耍
- 全面的魔鬼崇拜/敵基督
- 低保真錄音
- 現場暴力
■ 重點頻段
- 毒液(英國)
- 巴斯里(瑞典)
- 地獄之鎚 → 凱爾特冰霜(瑞士)
- 薩爾科法戈(巴西)
- 折磨者(匈牙利)
第一波音樂狂野;第二波音樂狂野;第二波音樂狂野。 質感與後來的“冰冷、靈性、冰冷”的二波黑完全不同。
然而,審美框架(撒旦、反宗教、黑暗記錄、反商業主義)卻被確立了。
第 3 章:第二次浪潮(1990-1998)——挪威改變了世界
黑金屬歷史上最重要的時期是1990-1998年。 焦點是年輕的挪威地下音樂家。
■ 關鍵概念
- 將低保真錄音打造為一種“美學”
- 顫音即興演奏
- 尖叫聲
- 通過重複和速度表達“冰荒”
- 屍體漆
- 冬天、森林和孤獨的自然景觀
■ 代表樂隊
- 混亂
- 黑暗王座
- 布爾祖姆
- 皇帝
- 不朽
- 薩蒂利孔
■ 嚴重事件
- 1991 年:Dead of Mayhem 去世。
- 1992年:教堂縱火事件
- 1993: 歐洲名譽謀殺案
- 1993-1994:主要專輯同時發行
挪威的場景結合了暴力和美學。 引發全球爭論的是,黑金屬不僅僅是音樂。 它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第 4 章:第三次浪潮(1998-2005)——全球傳播和變異
在繼承第二波聲像的同時, 1998年以來,國際化、多元化發展迅速。
■ 主要趨勢
- USBM 的崛起(利維坦、Xasthur)
- 法國 DSÔ/LLN 系統的哲學思考
- 進步(奴役)
- 大氣為主
- 與民間音樂的融合
黑金屬被認為是“思想、音樂和文化領域的多元化”。 進入新的階段。
第五章:第四次浪潮(2005-2025)——後黑人和多元文化化
自2005年起,在傳承傳統美學的同時, 引入“新光線”、“新情感”、“新自然觀”, 黑金屬正在被重新定義。
■ 代表性趨勢
- 後黑色/黑色凝視(Alcest、Deafheaven)
- 北美類型基於自然靈性(WITTR)
- 大氣系統的全球擴散
- 東歐民族主義和自然詩學(Drudkh)的擴展
- 東亞新一代(Zuriaake 等人)
黑金屬不再只是歐洲的事物。 它已經演變成“從世界各地文化的反應中誕生的概念音樂”。
第6章:個別樂隊詳細信息部分(主要樂隊的思想、音樂性和社會影響力)
在這裡,我們將按時代、地區、趨勢系統地深入研究那些成為黑金屬歷史基石的樂隊。
《毒液》(英國):決定流派名稱的創始人
活動開始:1979 代表作品:黑金屬 (1982)、歡迎來到地獄 (1981)
- 雖然《毒液》沒有很多黑金屬典型的“哲學”和“美學”, 他們是第一支在作品標題中強烈呈現“黑金屬”一詞的樂隊。
- 在音樂上,它的聲音粗獷,介於鞭打、朋克和 NWOBHM 之間。
- 克羅諾斯和其他成員並沒有認真提倡宗教神秘主義; 使用撒旦教/反宗教作為震驚因素。
- 結果,後世的斯堪的納維亞黑人藝術家將《毒液》視為“態度的源泉,而不是音樂的源泉”。
Bathory(瑞典):奠定音樂黑金屬的基礎
中心人物:Quorthon 主要作品:巴托里 (1984)、回歸…… (1985)、黑印記下 (1987)
- 巴托里是第一個闡明斯堪的納維亞黑金屬“音樂格式”的人。
-
特徵
- 吉他就像一堵噪音牆
- 尖叫聲深沉而寬廣的迴聲
- riff 的最小結構
- 更快的節奏(尤其是1985-87)
- 讓人想起瑞典獨特的“寒冷”和“潮濕”的旋律線直接與隨後的樂章相連。
- 20世紀90年代,他們過渡到維京金屬時期,超越黑金屬的範圍,再現北歐神話美學。
混亂(挪威):挪威圈的中心
主要作品:Deathcrush (1987)、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 (1994)
- 成員構成、事件、意識形態都是黑金屬第二波浪潮的標誌。
- Dead(Per Ohlin)的舞台表演(屍妝、生肉等) 這是一個決定性的事件,將“死亡和不人道”的儀式元素帶入黑金屬。
- Euronymous 總部位於 Helvete(奧斯陸的一家唱片店)。 **形成黑色金屬內圈(封閉小社區)。 **
- 隨後,他又因歐羅尼莫斯謀殺案(1993)和教堂縱火事件而引起世界關注。
Burzum(挪威):極簡主義和神秘主義的建立
核心人物:瓦格·維克內斯 主要著作:Burzum (1992)、Det Som Engang Var (1993)、Hvis lyset tar oss (1994)
- 音樂追求徹底的極簡主義, 一種旨在通過重複創造一種恍惚自然和時間感崩潰的風格。
- 繼續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的挪威文化和宗教辯論中發表強有力的聲明, 由於媒體的過度報導,黑金屬的“危險形象”被樹立起來。
- 在事件(Euronymous 被謀殺)和他被捕之後,Burzum 的聲源變得更加周圍化。
Darkthrone(挪威):定義低保真美學
主要作品:北方天空的火焰 (1992)、葬禮月下 (1993)、特蘭西瓦尼亞的飢餓 (1994)
- 直到1991年,它都以死亡金屬為導向, **受巴托里的強烈影響,他們建立了斯堪的納維亞黑金屬的“最純粹形式”。 **
-
錄音非常低保真。
- 垂直吉他牆
- 單調的踩镲和軍鼓打擊
- 極輕的底座 成為“斯堪的納維亞黑金屬之聲”=“冷聲”的最終版本。
皇帝(挪威):創造交響樂的廣闊空間
主要作品:夜邊食 (1994)
- 由於鍵盤的大量使用, 將黑金屬擴展到管弦樂的先驅**。
- Samoth 和 Ihsahn 的雙軸結構成為後來所有交響樂 BM 的原型。
不朽(挪威):獨特的北極神話
主要作品:北方之戰 (1995)、冬季中心 (1999)
- 建立一個名為“Blashyrkh”的虛構冰雪世界, 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強調虛構的神話而不是暴力。
- 吉他和鼓的速度以及虛構世界的強度成為後來“幻想BM”的來源。
第 7 章:按地區進行專業分析(按國家/文化背景系統化)
挪威:第二波寺廟
- 主軸:混亂/布爾祖姆/黑暗王座/皇帝/不朽/薩蒂利孔等
-
文化背景
- 基督教(路德教)作為國教與古代北歐文化之間的中斷
- 20世紀90年代初期青年文化的封鎖
- 歷史上政治與宗教的摩擦
-
音樂特點
- 低保真導向
- 斯堪的納維亞民間旋律的下行樂句
- 帶有寒冷氣氛的顫音即興演奏
瑞典:旋律與秩序的國度
- 主軸:巴托里/馬杜克/黑暗葬禮/解剖
-
特徵
- 瑞典擁有穩定的錄音技術。 產生結合冷酷和高分辨率的獨特聲音。
- 《Dissection》對死亡旋律的介紹傳播到了全世界的旋律 BM。
芬蘭:異形體的溫床
- 主軸:貝赫里特/穿刺拿撒勒
-
特徵
- 噪音、原始、原始撒旦崇拜等。 最“異端”的黑金屬濃縮。
- 重點放在“儀式性質”而不是錄音的質量。
法國:後黑人時代的先鋒
- 主軸:Deathspell Omega / Blut Aus Nord
-
特徵
- 哲學、反教條和前衛的表達方式脫穎而出。
- 自2000年代以來,它已形成世界黑金屬的中心趨勢之一。
美國(美國黑金屬):多元化的熔爐
- 主軸:利維坦/薩斯特/王座之狼
-
特徵
- 卡斯卡迪亞BM(自然崇拜型)
- DSBM(抑鬱型)
- 環境BM 每種風格都經過細分並引領其全球擴張。
東歐:異教和民族主義的磁場
-
俄羅斯、烏克蘭、波蘭
- Drudkh、Nokturnal Mortum、Graveland 等
- 民間傳說/神話/本土文化具有很高的權重。
第 8 章:年表
— 重大事件+歷年代表作列表 —**
以下是基於事實的時間表。事件和作品以正式發布年份和發生年份為準。
1980–1984(原始階段)
1981
- 毒液歡迎來到地獄 1982
- 毒液黑金屬(建立流派名稱的機會) 1984
- Bathory Bathory(定義北歐 BM 的音樂基礎)
1985–1989(音樂形式確立)
1985
- 巴托里歸來…… 1987
- 巴托里 在黑印記號下
- 混亂 Deathcrush EP
傑作
- Celtic Frost(瑞士)進入混亂(1987)——前衛方向的原型。
1990–1993(第二波和事件時代)
1990
- 仙陣
- 帝陣
1991
- 混亂:死了(事實)
- 黑暗王座:決定從死亡金屬轉向黑金屬方向
1992
- 布爾祖姆布爾祖姆
- 黑暗王座北方天空的火焰
1993
- 發生多起教堂縱火事件(事實)
- 歐洲同名謀殺案(事實)
- Burzum Det Som Engang Var
1994–1999(類型擴展/成熟)
1994
- 混亂 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
- 皇帝 在夜色中
- Burzum Hvis lyset tar oss
- 黑暗王座特蘭西瓦尼亞飢餓
1995
- 不朽北方之戰
- 戈爾戈羅斯登場
1996-1999年傑作
- 薩蒂利孔 復仇女神 (1996)
- 不朽在冬天的中心 (1999)
2000–2010(後黑人/DSBM/美軍崛起)
2003
- Xasthur 存在的葬禮(DSBM 基金會)
2006年
- 王座中的狼12星王冠(卡斯卡迪亞BM的建立)
2010
- 《死亡咒歐米茄》的哲學三部曲贏得了全世界的讚譽。
2011–2020(全球化和跨界)
-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以日本、東歐、北美和南美為主的區域特色時代。
- Blackgaze(黑吼+shoegaze)風格在歐美擴張
- 原始黑金屬的複興(特別是與 Bandcamp 文化相結合)
第9章:圖表:黑色金屬趨勢系統圖
總結:什麼是黑金屬
雖然黑金屬是金屬音樂的一個流派,但它是一種“綜合文化現象”,根源於許多領域,包括宗教、美學、哲學、唱片文化和地方社會。 它不僅僅是破壞性的音樂,還在不同的地方向不同的方向發展,有時還滲透到藝術、文學和視覺文化中。
寒冷、黑暗、靈性、叛逆、孤獨、慶祝、儀式。 所有這些同時存在於黑金屬中。
- 黑金屬音樂的發展反映了特定地區的氣候、文化和歷史。
-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多極化(從以挪威為中心到世界其他地區)取得了進展。
- 事件、思想和社會背景對流派評價和形象形成有很大影響, 從音樂史來看,本質是各個樂隊的作品結構和錄音美學的變化。
- 自2000年代以來,它被細分為前衛、自然崇拜、DSBM和後BM。 擴張將持續到 2020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