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另類搖滾的歷史與變遷:1980-2020

Column zh-hant 00s 80s 90s Alternative Rock Grunge Indie
【專欄】另類搖滾的歷史與變遷:1980-2020

序言:在“另類”一詞誕生之前

文:mmr|主題:40年曆史直至反主流文化成為主流

雖然“另類搖滾”一詞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流行,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初美國和英國的地下音樂現場。

20 世紀 80 年代,主流搖滾以喧鬧的競技場大小的硬搖滾、商業化的 AOR 和與 MTV 相關的流行搖滾為中心。另一方面,在區域城市和大學城,一種植根於 DIY 精神而不是基於商業成功的新樂隊運動開始出現。

當時在美國,SST Records、Twin/Tone 和 Touch and Go 等獨立唱片公司正在製作各種不依賴於流派的風格。這是一場被稱為“大學搖滾”的運動,這支樂隊繼承了硬核朋克的速度和反獨裁主義,但具有更自由的實驗精神。

大約在同一時間,在英國,後朋克場景以復雜的方式在地下蔓延。 Factory、4AD 和 Creation 等廠牌都有自己獨特的美學,發行了從吉他流行到鞋凝視再到哥特搖滾的各種樂隊。

這些路線最終匯聚成一個統稱為“另類”的區域。


第一章:從後朋克到大學搖滾(198​​0–1987)

R.E.M. 1983 年的《Murmur》作為另類音樂的起點尤為重要。他們在遠離商業主義的同時,以受民間搖滾影響的旋律和曖昧的歌詞為特色,贏得了大量追隨者,尤其是在美國大學城。 R.E.M.的成功證明了“一種不同於主流但擁有可靠聽眾的新型搖滾樂”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大約在同一時間,The Replacements、Hüsker Dü、The Feelies 和 Sonic Youth 等樂隊出現,靈活地混合噪音、旋律和實驗。尤其是Sonic Youth對吉他調音和噪音結構的探索,對後來的另類音樂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英國,The Smiths於1984年首次亮相,將吉他流行的細膩與社會主題相結合,決定了後來獨立搖滾的價值觀。

這一時期的共同特徵是“意識形態先於音樂”。 ・遠離商業主義 ・從地方城市和大學城崛起

  • 拾取專業未涵蓋的情緒和聲音 這三者成為後來Alterna 的基礎。

第 2 章:替代方案初具規模(1987-1990)

自1987年以來,美國獨立音樂變得更加成熟,專輯製作方法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Pixies於1988年發行了《Surfer Rosa》,闡明了“靜與動”的動態結構。這種結構後來被 Nirvana 所取代,導致了 grunge 的爆發。

Dinosaur Jr.還帶回了吉他獨奏,並將其與咆哮的聲音融合在一起,定義了後來另類吉他的語法。 Fugazi 保留了硬核精神,引入了旋律和結構安排,並成為 DIY 偶像。

在英國,Stone Roses(1989)和My Bloody Valentine(1990)等樂隊出現,曼徹斯特的場景和鞋履給歐洲帶來了新的潮流。

在此期間,“另類”的核心被組裝起來。


第三章:垃圾搖滾的爆發和另類音樂的主流化(1991-1994)

1991 年:另類搖滾史上具有標誌性的一年。 Nirvana 的《Nevermind》在美國登上了第一名,將地下音樂推向了主流。

垃圾搖滾的特徵 ・充滿不穩定的歌詞 ・咆哮與旋律的混合 ・朋克倫理 然而,它呈現出與商業搖滾不同的價值觀,並成為一場在 MTV 上大規模播放的世界性運動。

大約在同一時期,來自西雅圖的Pearl Jam、Soundgarden、Alice in Chains等樂隊相繼取得成功,並被世界公認為“grunge/alternative的代表”。

然而,僅僅從垃圾搖滾的角度來談論另類是不准確的。大約在同一時期,Pavement、Smashing Pumpkins、Breeders、Belly等風格多樣的樂隊出現,另類音樂的領域迅速擴大。


第 4 章:多元化和碎片化(1995–1999)

自1995年以來,另類已經從一種“流派”轉變為一種“跨流派的方法論”。

●獨立搖滾的成立

《Pavement》和《Guided by Voices》的成功鞏固了創意可以在低預算下發揮作用的理念,低保真美學成為獨立音樂的象徵。

●女性藝術家的崛起

風格多樣的女性藝術家拓展了另類領域,包括 Hole、Garbage、Björk 和 PJ Harvey。

● 英倫流行音樂和後英倫流行音樂

在英國,Oasis 和 Blur 等樂隊組成了英倫流行音樂,搖滾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這一樂章與 Radiohead 和 The Verve 等抒情和實驗樂隊聯繫在一起。

● 後搖滾及相關運動

烏龜、莫格瓦伊的崛起,祝你好運!黑皇帝和其他人突破了搖滾樂的界限。

另類不再是單一風格; “不被商業主義所捕獲的創造力的通用術語” 它已被理解為。


第 5 章:重新定義 21 世紀(2000-2010)

2000 年代初,The Strokes、The White Stripes、Interpol 和 Yeah Yeah Yeahs 等樂隊憑藉其複興風格的吉他搖滾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成功。這通常被稱為“後朋克復興”。

與此同時,Arcade Fire、Modest Mouse、The National 和 Franz Ferdinand 等樂隊在各地湧現,另類音樂與更廣泛的“獨立搖滾”定義重疊。

2000 年代末,美國節日文化(Coachella、Lollapalooza)規模不斷擴大,更多獨立表演登上了主舞台。曾經的地下樂隊在音樂節上佔據中心舞台的景像已經司空見慣。


第 6 章:流媒體時代的替代方案(2010-2020)

2010年代以來,隨著流媒體的普及,搖滾的流派界限變得模糊,另類也開始有了更加多樣化的含義。

隨著Tame Impala的迷幻路線、Bon Iver的數字/民間融合、Deerhunter的實驗以及女性藝術家(St. Vincent、Mitski、Phoebe Bridgers)的崛起,另類主義已經完全轉變為“altera作為一種審美態度”。

而不是過去的“反商主義”, “強調獨立性和實驗性的製作態度” 這仍然是alterna 的本質。


另類搖滾主要年表(1980-2020)

timeline title Alternative Rock Timeline (1980–2020) 1980 : US Indie / Post-Punk 進行 1983 : R.E.M. "Murmur" 1984 : The Smiths デビュー 1988 : Pixies "Surfer Rosa" 1991 : Nirvana "Nevermind" / Grunge 爆発 1994 : Kurt Cobain 死去 1995 : Britpop 全盛 2001 : The Strokes "Is This It" 2004 : Arcade Fire デビュー 2010 : ストリーミング普及 2020 : オルタナの多様化が極点へ

另類吉他結構:靜態和動態動態

flowchart TD A["静(クリーン・アルペジオ)"] --> B["急激な歪み(Distortion Burst)"] B --> C["メロディを押し出すコーラス部"] C --> D["再び静へ戻る"]

第 7 章:替代方案的當前位置和未來

在 2020 年代,“另類”一詞越來越多地用來指“地方”或“社區”,而不是一種流派。 隨著以 Bandcamp 為中心的獨立發行、Bedroom Pop 的擴張以及跨流派製作環境的傳播,另類仍然是像徵“獨立製作精神”的概念。

雖然不太可能出現像過去那樣的大規模運動,但可以說“獨立精神”已經更加廣泛地紮根。 這場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的小型地下運動在 40 年後繼續滲透到世界各地的各種音樂流派中。


結論:替代方案的“無中心中心”

另類搖滾的歷史是怎樣的? 一部“外圍對中心的反叛”屢次融入主流並一次次改變面貌的歷史 這是。

它誕生於商業搖滾的邊緣,被主流吸收,然後再次轉變為地下。 這款自行車是Alterna 的標誌,也是其40 年來最大的吸引力。

無論未來的音樂如何變化, “不滿足於現有中心的創意” 只要存在,替代方案就會不斷誕生。


Monumental Movement Records

Monumental Movement Records

中古レコード・CD・カセットテープ・書籍など